打动我的三个瞬间,第一:王大河劝说正在举行婚礼的翔秋回去读大学,翔秋渴望,但男方家长觉得没面子,不给王大河、翔秋任何商量余地。最终,王大河准备离开,离开前,却无意看到窗里面翔秋那渴望却无可奈何的眼神。王大河只有快马加鞭,自己帮不上忙,便赶紧逃离,虽然残忍却也无奈。但我想错了,翔秋的眼神却是更加坚定了王大河的信念——一定要让翔秋去读大学。
第二:王大河的“金龙”意外死亡,当天晚上,当王大河想起“金龙”那正在怀孕的妻子“闪电”,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我该怎么向“闪电”交待啊?!
第三:故事末尾,当全乡人敲锣打鼓欢送翔秋去上大学时,一直为翔秋上大学奔死奔活的王大河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坐在小车里的翔秋四处张望,但正如我所想的——人潮向我涌来,我知道,我要找的他却不在窗外。
另外,我对富人穷人也有更深体会。为什么乡里多年只出一位大学生——仅仅一位大学生,放在我们普通城市的学校——随便哪个班都能拿出一堆大学生(包含大专和以上的)。为什么同一个国家里会出现天差地别的情况,没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吗?
所有…
2010年十一的时候终于去了一趟西藏,感受着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受着那里的变化。
在拉萨的时候,总是觉得那里过度的现代化让自己觉得茫然和迷糊,那似乎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西藏,不知道是改为他们的发展而高兴,还是为他们质朴的流失而伤感。
在纳木错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找游人拍照要钱的小孩,以及拦在道路中间的父母和孩童,不快的同时又感慨那里的贫穷对人的折磨。
年底的时候又迷上了《藏地密码》,如痴如醉的看完,想象着文字里描述的情景,勾画着自己理想里的圣地。
由此,在看这部电影前半段的时候,我一直沉醉在那纯净美丽的自然景色里,追忆着自己曾经眼见的真实和这艺术化之后的结合。后半段为着王大河为寻一个难得的大学生孩子所经受的波折,以及抹泪送金龙的心酸,而翔秋在选择自己未来时刻的那一些片段里 ,又为其紧紧的揪着心。
总是难过,一个美丽的纯净的地方,总是背负着生活的压力,而背负着生活压力的人们,有着最简单的情感和最纯粹的祝福。老扎西对王大河前后三次变化的态度,反映着他作为朋友的真诚,父亲及村长的强硬,以及最后的对未…
我们常说,现在的社会很浮躁。我们会追求欧美大片,追求3D、IMAX,追求大制作大手笔。而对类似《香巴拉信使》这样的主旋律影片视而不见。
多年以前,曾经在新闻里,在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上,听到过“王顺友”这个名字,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名字,这个从信封中飘来的名字,这个由千千万万群众口中呼唤出来的名字。也曾在作文里,拿“王顺友”作为例子,说明他的敬业,说明他的坚韧,说明他的美好品格。可也不曾想过,他走过的路有多崎岖,他趟过的河有多急湍,他爬过山有多么险象环生。
在祖国的大西南,四川省,还有那么多地方,不通公路,没有电视电话,与外界的交流和通讯只有靠报纸杂志和信件。联系外界的通道就只有乡邮员手中的信件。乡邮员传递的有国家政策,外界新闻,也有村民的日常用品,发家致富的根本。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食品,消息,在落后的村落里,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而给他们送去外界的消息和物品的乡邮员,就显得极其重要。
在影片里,消瘦的老王带着瘦弱带病的交通工具——金龙,日复一日的走在乡间崎岖的道路上。
最开始是从电视的上的电影频道看的,无意间的,就是看到第一个画面出来的时候,会有故事感迎面而来,而且它对的我的意义是很大的,以后如果不知道看什么电影的时候,就打开电影频道,里面推荐的电影还是蛮不错的.
很多年后,当别人问我有什么电影可以看,我脑子里第一个印象还是它~
电影里的主演,身材小小的,走着泥泞的山路,苦中作乐,会对着马说话,会看报纸,还有经过的地方的一些方言的对话,都很深刻。
而且整片过程中,导演还放了些很搞笑的画面,比如被一群孩子追~
过程中
香巴拉信使:平凡的,朴实的,动人的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aaqi.com/1/id-78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