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纠结于电影无法正确表达原著的精髓思想,就有点自找没趣了,首先影片的表现手法让人享受的是视觉盛宴,至少此片导演化了心思,从长镜头的运用、玩具道具到真实场景的切换、多机位拍摄(类似骇客帝国)的定格效果、舞台剧与电影的完美融合,都令人赞叹。
短短的影片无法描绘出原著的众多人物和农村革命乃至社会百科,只能挑重点:爱情戏。其中康斯坦丁的觉悟是值得深思的,爱情和欲望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理智是对的吗?那你的媳妇是理智换来的吗?有点意思。
时代已经变迁,人类文明的进化是否已经导致影片无法再彰显当年老托写书时的人类思维模式和道德准则,如果墨守成规式得表达原著精神,会不会太不合时宜了。现在这个社会缺的不是不够大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而是太多的小三和不忠,我们还需要过多宣扬婚姻之外的爱情或说欲望追求吗?
所以,裘的隐忍、宽容取代了原著卡列宁的自私、虚伪,不仅让人心生爱怜,沃伦斯基的天真纯情、对爱情的执着取代了原著他的纨绔风流、招蜂引蝶。而安娜更符合现代女性的特点,就一个字“作”。
在当代
现在才看Joe Wright的安娜卡列尼娜。(不太会评论电影,只是随口想说两句)画面转换让人惊艳/本应推向高潮的地方叙事没叙明白/全剧最好看的是前30分钟/有点难过的是安娜为什么最后被演成了“怨妇”../还有Keira真的跳戏 让人总感觉这英味儿浓重的草原背景是在看“傲慢与偏见”
这是第13个电影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之前有名的安娜有葛丽泰嘉宝、费雯丽、苏菲玛索。我相信乔怀特导演的这个版本是形式最新颖又忠实于原著的版本,这才是改编名著最好的方式。他将舞台剧和实景结合,表现俄国贵族社交、生活、工作场合的场景,如舞会、赛马、办公、家庭的戏份时,用舞台形式来呈现,一个关门、一个转景、上个楼梯,就是另一个场景。而户外的戏份,如收割庄稼、花园,都是真实的场景。这样在电影院里欣赏舞台剧的方式,感觉非常超值,节奏非常紧凑,两个小时没有一点拖沓。
第一个高潮在莫斯科的一个贵族舞会,吉提喜欢沃伦斯基,沃伦斯基却对从圣彼得堡过来调停哥哥嫂嫂关系的安娜一见钟情。几个回合的交锋以后,安娜终于在舞会上接受了沃伦斯基的邀请,高潮音乐的段落,电光石火,两人撞击出巨大的火花。
“你是个君子,就忘了我。”“你能忘了我吗?”“我会的。”
“你平静不了,只有痛苦无处不在,或者是极致的快乐。”
安娜接受了沃伦斯基,她把他比作刽子手,“别停,刽子手……”这是和沉闷古板的丈夫卡列宁在一起所体会不到的愉悦。
看完想看原著,而且也觉得让砖头般的原著更好吸入吧。
Anna从一开始对关于爱或者爱情的回应为“不知道”(基于这种不知道的状态下,她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劝Dolly原谅自己的兄弟出轨),到后来陷入激情之恋同时又感到束缚(并且自认为不会畏惧人言),再到冲破束缚(在我来看是理性上知道后果,但是感性上没办法不去飞蛾扑火),及承受由此带来的社会规范的排挤恶果,都是对于爱和爱情的探索,并且是在压力环境下的探索。
这种探索的代价非常惨烈,无论是精神的还是肉体的
安娜不是没有理智的人,可是面对爱之火的燃烧,这点理智无异于杯水车薪。
烧死了安娜,却拯救了凯蒂。凯蒂的眼中本来只有渥伦斯基,没有这场意外的艳遇,怎么明白列文的好。
列文简直就是列夫托尔斯泰自己的化身。出身贵族却与农奴为伍,物质条件应有尽有却喜欢繁重的劳作和简单的生活,质疑社会的不公和人与人的不平等,对土地和底层的人们倾注自己最朴实的深情。
可是我却想把敬意同时献给卡列宁。他身居高官,却从无风流韵事;他辩才出众,却从不对女人花言巧语;他视婚姻为神圣的结合,即使大家盛传妻子的不忠,在公众场合他始终力挺妻子。。。。。。安娜一错再错,他一恕再恕,一救再救。
最打动我的,是他的坦言:“我不能原谅她。我不是一个残忍的人,也从不恨一个人。但我恨她恨到了心底。”这是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他绝不是冷血的圣人。但到了最后的最后,他还是选择原谅,并将安娜通奸后的女儿纳入自己的监护。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安娜不懂欣赏,亦无法珍惜。
只能说凯蒂比安娜幸运,可以有回头的机会,她这边低一下头,旋即得到那边的谅解
【安娜·卡列尼娜】凯莉·麦克唐纳主演,没有看过安娜卡列尼娜的原著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aaqi.com/1/id-58860.html